最前线|社区生鲜超市如此凶悍,最终会革谁的命?
经营生鲜食品的两种细分业态:标准便利店,社区生鲜超市。
社区生鲜超市崛起原因:距离消费者更近,更懂消费者,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需求。
社区生鲜超市发展趋势:围绕餐桌场景精细化运营,深入发掘家庭生活场景需求。
社区生鲜超市升级策略:线上线下营销策略的整合,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策略的应用。
不断“蚕食”大型商超卖场客流,社区生鲜超市为何如此凶悍?
首先从商品组合经营的视角来看,经营生鲜、鲜食(加工类半成品、成品)品类的细分业态主要包括两种:
第一种是社区便利店,7-11、全家等这些便利店连锁巨头进入国内以后,国内便利店也随之诞生,国内便利店发展初期,主要借鉴国外便利店运营模式。
作为标准配置的商品组合之一,食品品类侧重于加工类半成品、成品,比如包子面点类鲜食、加热即食类包装食品等。
但从目前来看,社区便利店领域的盈利企业相对比较少,主要是受到快餐、外卖、同城零售(到家业务)等新模式新业态的巨大冲击。
当前,从便利店行业视角来看,便利店在国内的生存比较困难,基本上是便利店领域内企业在尝试做转型升级和连锁化扩张。
大型商超卖场和电商零售巨头在布局便利店方面比较慎重,甚至基本上没有做这个领域,因此,便利店目前的处境较为尴尬。
第二种是社区生鲜超市,社区生鲜超市是经营生鲜品类的主力业态,其井喷式增长的主要原因在于大型商超卖场业态弱化,细分品类专业化、小业态化。
目标人群覆盖三五公里的大型商超卖场辐射能力正在减弱,在其周围,并且往往是更靠近消费者的地方,零食类、孕婴童类、日化类、家纺针织类、烘焙类专业店越来越多,将大型商超卖场的各个细分品类进行了小业态化的趋势愈发明显。
小业态化趋势导致沃尔玛、家乐福、大润发等业态的客流量基本上呈两位数下滑趋势。
大型商超卖场是大而全的品类定位,主要是针对于消费者的一站式购物需求,随着小业态的发展和品类聚焦的经营趋势到来,大型商超卖场的客流被分流了,其销售额也在下滑。
传统线下零售巨头也在尝试拥抱互联网,比如大润发“站队”阿里系,永辉超市与腾讯不断提升合作深度广度,目的在于将线上客流转化到线下,以及将线下客流沉淀到线上。
目前来看,这种结合带来的效益不太理想,所以,大型商超卖场在消费者群体心智中“满足一站式购物需求”的标签化定位正在弱化。
大型商超卖场经营目标群体是全龄化的,就是从儿童、年轻人到中老年人全覆盖,现如今,年轻群体已经成为消费主力军,围绕年轻群体发力并快速成长的新品牌越来越多。
这些新品牌重构了营销体系,培育了线上线下一体化的消费场景和消费者购物习惯,以年轻群体为切入点,更广泛年龄段的消费者群体也在向线上迁移。
消费者正在摆脱到大型商超卖场购物的“路径依赖”,这也是社区生鲜超市迅速崛起的重要原因。
如今,大型商超卖场也在加码布局社区生鲜超市,主要是在其周边三公里范围内,布局3-6家社区生鲜超市,以小店来反哺大店的经营。
社区生鲜超市距离消费者更近,相比于去大型商超卖场几公里的距离,位于小区出入口的社区生鲜超市,为消费者提功了明显的便利性,大大压缩了消费者的时间成本。
消费者时间成本意识的增强带来了消费观念的变化,因此,其主要消费场景也在发生迁移。
社区生鲜超市定位于满足消费者居家一日三餐的消费场景,也就是厨房场景,社区生鲜超市在餐饮食材、厨房用品方面的商品组合,基本满足了社区消费者的这个需求。
消费者到大型商超卖场购物的目的主要是补齐家庭生活必需品,而家庭生活必需品消费场景中,占比80%的是生鲜品类。
除了家庭生活必需品,社区生鲜超市同时可以满足消费者的应急需求,加上便利性优势,社区生鲜超市在社区落地后比较容易产生盈利。
相比于大型商超卖场动辄半年,甚至1-3年的养店期,社区生鲜超市基本在三个月内,可以度过与社区顾客的信任培育期和习惯磨合期,从而进入盈利状态。
总结来讲,社区生鲜超市受追捧的最大原因,是距离消费者更近,更懂消费者,满足消费者日常生活需求,这就塑造了其动销快、评价高、人效高、盈利快的经营基因。
阿里系盒马鲜生本身是辐射3-5公里范围,但目前最大的负担是单店投资成本1000万以上,投资收益比不太理想,而且投资投资回报周期非常长。
因此,盒马鲜生也在大面积布局小店,现在推出了像盒马小店、盒马集市、盒马X会员店、盒马里等等,以此来反哺盒马鲜生,以大店带小店的形式实现商圈全覆盖,以此来力求稳定客流。
“革命”社区生鲜超市的后浪:精细化运营+综合性门店
社区生鲜超市仍处于初期发展阶段,类似于大卖场,主要经营初级加工的商品,也就是从上游进货以后,进行初级加工后进行销售。
而日本的社区便利店经营的食品类SKU,大都经过了深加工,主要是半成品或成品。未来,社区生鲜超市业态的两个发展趋势值得关注。
(1)围绕餐桌场景精细化运营,类似于日本的食品超市。
围绕家庭餐桌场景精细化运营,加工半成品或者成品进行销售,进而满足中产阶级家庭的消费场景,比如水果类的果切、果捞、果汁、半成品菜、加热即食成品等等。
即从厨房场景进一步深入聚焦到餐桌场景,不断创新、发掘和满足消费者的新消费需求,这是在现有社区生鲜超市基础上进行运营的深化、模式的升级。
(2)深入发掘家庭生活场景需求,扩展为综合性门店。
首经贸陈教授提出的新业态模型,目前在日本得到了验证,非常受年轻群体追捧,就是围绕个人健康和养护拓宽经营品类,包括健康食品(饮品)、非处方药、个人护理用品、消杀用品等等,打造为综合性门店。
这个业态不同于屈臣氏,或者药妆店,更注重于品质化健康化家庭生活的需求满足,这个发展趋势目前在国内尚未出现,不过依然值得关注和探索。
目前,社区生鲜超市的发展还要围绕“供应链溯源化、管理标准化、营销多样化”三个方面进行转型升级。
尤其在营销多样化方面,包括线上线下营销策略的整合,以及在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策略的应用。
(1)线上线下营销策略的整合:比如社区生鲜超市顾客社群的持续运营互动,到家业务的整合,从多维度来整合应用营销策略,而不单纯是特价信息,为顾客打造线上线下无缝对接的购物场景。
在避免“过度营销造成消费者抵触”的前提下,引导消费者尝试新的购物方式(比如线上下单送货到家),
(2)短视频等新媒体传播策略的应用:比如通过社群、朋友圈、抖音、快手等渠道,运营店面的短视频自媒体,宣传门店的品牌,塑造门店的形象。
比如拍摄店内产品到货加工,消费者购物,门店商品及促销信息等场景,让顾客不用到店就能更方便直接地了解门店动态,提升消费者的购买欲望,进而提高消费者的到店率和复购率。
目前,就社区生鲜超市市场表现凶悍的市场背景来看,一方面是疫情作为催化剂推动了这个业态的快速发展,另一方面是大型商超卖场下滑,社区生鲜超市在内的小业态崛起分流了消费者。
但如今,社区生鲜超市主要是比拼区位、供应链资源和把控能力、现场管理水平、标准化运营体系等等,同质化严重,竞争非常激烈。
社区生鲜超市是大型商超卖场的革命者,但如果看长期、看本质,社区生鲜超市最终会革谁的命,应该革谁的命,要站在终局视角去思考,社区生鲜超市这一业态不会被取代,但不意味着个体不会被淘汰。
在传统线下零售领域的革命已经告一段落,自我革命也就是时机开始了,接下来,要拥抱互联网新商业模式,沉着、灵活应对同城零售、社区团购等互联网新业态的步步逼近,如此才是顺应商业发展趋势的经营正道。
声明:本文内容来自《超市帮》吴军生老师在便利网的内部分享,特此致谢,便利网编辑部经整理发布,以飨读者。
回顾往期内容
版权与免责声明
便利网自媒体平台所发布文章等内容,除了行业专家、咨询顾问、项目团队原创稿件以外,部分来自全网公开信息,如有异议,请通过后台留言联系我们,团队会及时进行处理。